欢迎来北京中科创利认证服务机构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新闻详情页
新闻公告 NEWS
Hot News / 相关推荐 +更多+
2023 - 09 - 05
点击次数: 424
9月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在发布会上表示,近日,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
2022 - 09 - 15
点击次数: 443
北京宏科高软科技有限公司遇到一件难事,在外地进行招投标时急需信用报告,但却不知道如何最快的查询到企业信用状况,如果半天内拿不出信用报告,这单业务很可能就告吹了。公司工作人员想起来之前看到过官方宣传的小...
2022 - 09 - 19
点击次数: 502
按照安徽省10项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省商务厅制定形成《放心家政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安徽省家政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家政服务行业管理体系。为突出成效,实现全省商务主管部门、家政企业、...
2022 - 09 - 07
点击次数: 491
日前,河南省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建高质量现代化知识产权强省推进大会在郑州举行。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并讲话,省长王凯主持,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出席会议并讲话。楼阳生、...
2022 - 09 - 25
点击次数: 485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完善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2022 - 09 - 26
点击次数: 452
今年9月是我国连续第19年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记者21日从重庆市税务局获悉,截至目前,重庆市2022年度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的纳税人共有1.78万户,15.95万户纳税人实现纳税信用级别修复提升。

北京市平谷区平谷镇金乡路甲9号楼1至3层甲9-2

zkclgov@163.com

最高法: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名誉权 进一步营造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

日期: 2022-11-10
浏览次数: 356

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最高法近日出台《关于优化法治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六件涉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人格权保护典型案例,进一步推动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

  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名誉权

  加强对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人格权司法保护,及时制止侵害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名誉权等人格权的违法行为,对于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宜芳表示,此次发布的涉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人格权保护典型案例涉及网络自媒体蹭热点、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侵害民营企业声誉、基于不当目的注册商标侵害民营企业家人格尊严、无事实依据抹黑企业或者企业产品、在微信朋友圈及群聊中发布侮辱性言论侵害企业名誉权、同业竞争者虚假投诉进行商业诋毁等问题。

  陈宜芳介绍,六个案例主要具有四方面特点,即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名誉权,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有力维护民营企业家人格权益,营造关心尊重民营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依法规制网络侵权行为,营造健康清朗网络环境;严惩商业诋毁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竞争环境。

  网络侵权主体多样、手段新颖、责任构成复杂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侵权纠纷迅速增长。侵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人格权纠纷案件中,绝大多数侵权行为通过互联网实施。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吴景丽表示,此类案件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具体来看,对民营企业的侵权主要是侵犯名誉权,对民营企业家的侵权主要是侵犯名誉权、隐私权等类型;侵权行为主体多样,包括自媒体以及其他网络用户,其中网络自媒体侵权为多发类型之一;侵权方式多样,包括网络自媒体为蹭热点、博流量,编造散布虚假信息,或通过标题党形式误导公众、降低企业社会评价等方式;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给企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甚至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涉及公众人物或者热点事件的网络侵权案件,容易引发舆论关注,给当事人造成极大精神压力。

  “网络侵权相较传统侵权而言主体多样、手段新颖、责任构成复杂,相关案件审理也存在难点。”吴景丽举例,比如由于大量网络用户是通过手机号进行注册,网络服务提供者仅能披露涉嫌侵权用户的手机号,要确定行为主体信息,还需要进一步查证,为锁定侵权行为主体增加了困难。另外,此类纠纷案件中,虽然侵权行为造成的影响恶劣,但被侵权人往往很难证明具体的财产损失,存在确定损害后果难的问题。这些都对民事审判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遭受人格权侵害后可实行三种措施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此次全国报送的案例来看,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人格权纠纷案件主要有使用侮辱性语言诋毁知名企业名誉;通过标题党形式误导公众、降低企业社会评价;无事实依据抹黑企业或者企业产品;因私人恩怨或者其他纠纷,对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进行侮辱、诽谤;因同业竞争散布不实信息诋毁竞争对手商誉等类型。

  民营企业或者企业家遭受人格权侵害之后,如何进行救济?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边永民表示,民营企业或者民营企业家遭受人格权侵害后,可以采取三类措施。

  如果侵权言论通过网络传播,可依法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主要是网络平台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由网络服务提供者根据初步证据和服务类型采取措施,以防止不良影响进一步扩大;被侵权人如果能够证明行为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害其人格权的违法行为,不及时制止将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格权禁令,责令行为人停止有关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行为人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等各方面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