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北京中科创利认证服务机构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新闻详情页
新闻公告 NEWS
Hot News / 相关推荐 +更多+
2023 - 09 - 05
点击次数: 409
9月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在发布会上表示,近日,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
2022 - 09 - 15
点击次数: 429
北京宏科高软科技有限公司遇到一件难事,在外地进行招投标时急需信用报告,但却不知道如何最快的查询到企业信用状况,如果半天内拿不出信用报告,这单业务很可能就告吹了。公司工作人员想起来之前看到过官方宣传的小...
2022 - 09 - 19
点击次数: 494
按照安徽省10项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省商务厅制定形成《放心家政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安徽省家政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家政服务行业管理体系。为突出成效,实现全省商务主管部门、家政企业、...
2022 - 09 - 07
点击次数: 485
日前,河南省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建高质量现代化知识产权强省推进大会在郑州举行。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并讲话,省长王凯主持,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出席会议并讲话。楼阳生、...
2022 - 09 - 25
点击次数: 475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完善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2022 - 09 - 26
点击次数: 441
今年9月是我国连续第19年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记者21日从重庆市税务局获悉,截至目前,重庆市2022年度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的纳税人共有1.78万户,15.95万户纳税人实现纳税信用级别修复提升。

北京市平谷区平谷镇金乡路甲9号楼1至3层甲9-2

zkclgov@163.com

四川成都:深化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日期: 2022-09-25
浏览次数: 476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完善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是对传统监管机制的一种补充,它与信息公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结合紧密,也赋予市场主体更多信任与包容,提升监管效能,令监管更加审慎,有利于释放市场活力。成都市实施营商环境5.0改革以来,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政企协同探索、创新,加快构建新型监管机制。

  有分类,有措施,精准监管注入成都特色

  深化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是营商环境5.0版政策中的重点之一。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坚持信用和智慧“双向”赋能,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出台《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工作方案》,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全面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以“静态+动态”“通用+行业”“信用+风险”模式,围绕“信息归集-精准画像-智能感知-科学分类-高效处置-结果回溯”闭环,依托数据底层,通过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信用监管风险预警,实现对主体风险较为精准的研判,推动监管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对食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医疗器械企业、特种设备企业和重点工业产品,成都市市场监管局重点开展信用风险分类情况、区域分布、问题发现率和重要风险事项综合分析。在部分专业监管领域已建立风险分级分类模型,持续加强企业信用风险信息整合。持续开展了电梯维保单位电梯维保质量信用等级评价,继《广告活动主体风险分级管理办法》《价格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指南》印发实施后,还将在药品零售领域、医疗器械生产经营领域出台风险分级分类管理相关措施,深入构建专业监管领域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和风险防控管理机制,丰富监管方式和措施,切实发挥信用在重点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检查、专项抽查中得到深度融合应用,监管精准性、靶向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按照不同领域监管特点研判双随机抽查事项监管风险,分类界定抽查标准,5月,印发实施了《2023年度“双随机、一公开”分级分类抽查工作计划》。

  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经营主体,监管部门施以差异化监管措施。一方面,对信用状况差、风险等级高的经营主体,将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库,提高抽查比例和监督检查频次。另一方面,对信用状况好、风险等级低的经营主体,将降低抽查比例和监督检查频次。此外,还以包容审慎的态度,实施“有温度”的监管。例如,设置新生市场主体一年的“观察期”,歇业市场主体“宽容期”,采取轻微违法“首违不罚”等柔性化监管方式,慎用吊销等较重的行政处罚措施等等。

  手把手,全覆盖,帮助企业高效重塑信用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面对复杂的处罚清单、风险分级,对于需要恢复正常经营、摆脱失信风险的企业主体来说是迷茫的。如何帮助企业主体修复信用,做到“路标清晰”,便捷高效,是营商环境5.0改革中市场监督工作的一大重点。

  为此,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持续优化信用修复引导工作,把帮助企业信用重塑工作做在了前面。在企业经受行政处罚、被纳入失信名单等环节提前告知信用修复制度,为企业经营标注“红线”、指明“路标”,鼓励企业积极主动配合处理,争取早日规范经营模式,从失信名单中除名。

  其次,在失信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还会在线实时跟踪其信用情况,通过线上线下“双通道”及时提醒、告知信用修复所需要准备的材料,做到“手把手”教学辅导。比如对于失信信息公示届满的企业,采用无需申请,自动修复的方式;为符合修复条件的市场主体开辟信用修复“绿色通道”,实现信用修复“网上办”“马上办”“零见面”。

  据悉,截至2023年7月7日,已有1.8万户主体申请完成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将479户企业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1.6万户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18.7万户个体工商户恢复正常记载状态。

  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健全线上经营主体信用监管工作机制,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在总结试点成效基础上,即将出台《关于开展线上经营主体“信用沙盒”监管的实施意见》。通过“信用沙盒”监管方式,与平台企业、行业组织、信用协会实现监管信息互通共享,建立政企协同共管共治模式,发挥其在服务管理企业、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推动监管关口前移,帮助线上经营主体防范违法失信风险,健全内控和管理机制,促进经营主体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此外,成都市市场监管部门还将依托信息共享渠道,向线上经营主体推送“信用沙盒”监管违法违规线索,年报填报、信用修复等行政提示信息,以及政策法规等宣导服务信息,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引导经营主体增强守法意识,履行相关义务,提升经营主体对信用监管政策的知晓率和获得感,增强信用合规能力。

  早引导,重培训,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引导市场主体知法守法、诚信自律,全面推进社会诚信建设是信用监管者的奋斗目标,也是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证。在落实营商环境5.0改革工作中,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实施信用培育行动,打造全生命周期培育服务链。

  今年6月,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开展市场主体信用提升行动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出5个方面17条优化信用监管服务举措。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方案》继续升级惠企举措,信用服务已经从此前的‘失信修复’延伸至事前‘避免失信’。”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将企业信用的全生命周期培育工作分为:准入前、准入时、准入后、临近失信、失信后5个不同阶段,围绕不同阶段分别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

  “前期有合规宣传,登记注册的时候还要签信用承诺,平时经常关注市场监管局这边推荐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等内容就把信用知识、政策学习了,很方便。如果遇到面临失信的情况还有主动的预警提醒,整个过程都是大数据监测,不用企业多去操心。”一位企业主分享道。

  据悉,2023年以来,发送年报风险预警和信用知识提示信息134万余条,引导22.1万户市场主体完成信用修复,其中个体工商户18.7万户,同比增长309%。开展相关教育培训367次,宣传活动488次,引导16.16万户市场主体在登记注册、信用修复、公示信息领域做出信用承诺,辅导66.39万户个体工商户主动开展年报公示信息信用承诺,同比增长11.8%,经营主体信用意识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