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北京中科创利认证服务机构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新闻详情页
新闻公告 NEWS
Hot News / 相关推荐 +更多+
2023 - 09 - 05
点击次数: 418
9月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在发布会上表示,近日,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
2022 - 09 - 15
点击次数: 441
北京宏科高软科技有限公司遇到一件难事,在外地进行招投标时急需信用报告,但却不知道如何最快的查询到企业信用状况,如果半天内拿不出信用报告,这单业务很可能就告吹了。公司工作人员想起来之前看到过官方宣传的小...
2022 - 09 - 19
点击次数: 498
按照安徽省10项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省商务厅制定形成《放心家政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安徽省家政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家政服务行业管理体系。为突出成效,实现全省商务主管部门、家政企业、...
2022 - 09 - 07
点击次数: 488
日前,河南省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建高质量现代化知识产权强省推进大会在郑州举行。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并讲话,省长王凯主持,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出席会议并讲话。楼阳生、...
2022 - 09 - 25
点击次数: 482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完善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2022 - 09 - 26
点击次数: 448
今年9月是我国连续第19年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记者21日从重庆市税务局获悉,截至目前,重庆市2022年度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的纳税人共有1.78万户,15.95万户纳税人实现纳税信用级别修复提升。

北京市平谷区平谷镇金乡路甲9号楼1至3层甲9-2

zkclgov@163.com

齐心抗疫,信用守沪

日期: 2024-03-11
浏览次数: 406

齐心抗疫,信用守沪

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市信用平台”)及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上海“信易贷”平台)迅速响应,加强部署,确保平台各项支持服务工作“不掉线”,为中小微企业增信赋能,助力中小微企业抗疫复产,切实维护上海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功能不掉线

3月1日以来,市信用平台紧急制订疫情应急预案,确保平台安全运行,全方位保障平台服务质量。

全力保障信用信息在线查询功能。通过信用上海网站已向2000余家企业和8万余人次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通过接口调用等方式向政府部门和各区提供法人信用查询148万余次,自然人信用查询40万余次,实现疫情期间“零跑腿、免接触”,在线就能查询公共信用信息。

积极推进在线信用修复工作。已在线转办或审核信用修复申请235件,受理异议申请198件,助力相关企业抗疫复产。

持续畅通线上融资渠道。及时开展7X24小时保障服务,重点加强官网、“信易贷”微信小程序、“一网通办”和“随申办”APP中“信易贷”模块等在线融资渠道服务效能,支持用户线上查看、申请融资产品,智能匹配推荐融资服务。3月以来,官网访问、“随申办”端服务次数近10万次,实现了疫情期间“用户不出门,服务不间断”融资服务目标。

 

增信赋能助复产

3月1日以来,上海“信易贷”平台依托市信用平台,通过公共信用信息助力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业子平台完善用户画像,为中小微企业增信赋能,银行、金融机构更敢贷、更愿贷,也使信用好的本市企业和小微业主能获得额度高、利率低的贷款,确保了本市针对重点领域、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等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推动平台合作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助力中小微企业抗疫复产。

平台上线的“中银E企贷”“惠农e贷”“个人经营贷款”等信贷产品累计服务次数超过60万次,比2022年前2月增加47%。3月1日以来,累计新增放款金额近52亿,放款平均利率4.53%,环比降低约0.5%。

下一步,市信用平台将持续做好信用查询、信用修复、信用应用等各方面工作,营造良好社会信用氛围,支撑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

进一步提升数据查询服务水平和系统保障能力。依托“信用上海”“随申办”信用主题页、微信公众号、信用平台等线上服务渠道,为市民和各级部门提供畅通、高效、便捷的线上信用查询服务。

全力支撑保障信用修复工作。有序做好信用修复的受理、转办、账户管理、咨询答疑等工作,为社会公众竭力解决信用修复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精准打造更多抗疫信贷产品。加快支持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依托上海“信易贷”平台,扩大抗疫扶持政策发布力度,上传融资需求白名单,匹配优质信贷产品,创新打造信贷产品。倡议本市更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积极入驻平台即将上线的“金融抗疫专区”,依托专区为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树立一份“上海范本”。

继续优化信用评价等精细化应用。加强数据挖掘和模式研究,为各区、各部门深化信用监管机制建设和优化治理提供服务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