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北京中科创利认证服务机构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新闻详情页
新闻公告 NEWS
Hot News / 相关推荐 +更多+
2023 - 09 - 05
点击次数: 424
9月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在发布会上表示,近日,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
2022 - 09 - 15
点击次数: 443
北京宏科高软科技有限公司遇到一件难事,在外地进行招投标时急需信用报告,但却不知道如何最快的查询到企业信用状况,如果半天内拿不出信用报告,这单业务很可能就告吹了。公司工作人员想起来之前看到过官方宣传的小...
2022 - 09 - 19
点击次数: 502
按照安徽省10项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省商务厅制定形成《放心家政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安徽省家政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家政服务行业管理体系。为突出成效,实现全省商务主管部门、家政企业、...
2022 - 09 - 07
点击次数: 491
日前,河南省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建高质量现代化知识产权强省推进大会在郑州举行。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并讲话,省长王凯主持,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出席会议并讲话。楼阳生、...
2022 - 09 - 25
点击次数: 485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完善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2022 - 09 - 26
点击次数: 452
今年9月是我国连续第19年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记者21日从重庆市税务局获悉,截至目前,重庆市2022年度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的纳税人共有1.78万户,15.95万户纳税人实现纳税信用级别修复提升。

北京市平谷区平谷镇金乡路甲9号楼1至3层甲9-2

zkclgov@163.com

吉林:推行经营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

日期: 2023-10-16
浏览次数: 358

  10月12日,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吉林省推行经营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新闻发布。据悉,《吉林省推行经营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于2023年9月27日经省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针对企业希望简化办事流程的诉求,解决开具证明难的问题,吉林省学习借鉴上海、安徽等省市先进经验,在广泛征求中省直部门、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仅用了2个月时间,研究开发了吉林省经营主体专用信用报告查询系统,通过各部门行政处罚数据资源共享,将专用信用报告作为企业信用数据的载体,直观地展示企业有无违法违规情况。企业花几分钟就能打印专用信用报告,可替代41个部门的证明,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不跑腿”。

  此项替代证明工作适用范围限于在吉林省登记注册的经营主体,证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相关领域有无违法违规记录的情况。专用信用报告主要覆盖三类应用场景:

  一是金融场景,如申请上市、挂牌、再融资、并购重组、发行债券、银行贷款等;

  二是商务经营场景,如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接受第三方机构评估评审等;

  三是行政管理场景,如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申请优惠政策、资金支持,参与评比表彰等。

  按照应替尽替的原则,吉林省将与证明事项相关的41个领域全部纳入替代范围,包括法院执行、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民族宗教、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商务、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退役军人管理、安全生产、审计、市场监管、广播电视、体育、统计、医疗保障、人防、地方金融监管、林业和草原、档案管理、畜牧、药品监管、知识产权、消防安全、税务、气象、地震、烟草专卖、邮政管理等领域,实现了吉林省行政执法领域全覆盖。

  吉林省《实施方案》主要具有3个特色亮点。

  一是一步到位。为了最大程度给企业提供便利,选取了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发展改革、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41个领域纳入替代范围,吉林省成为在全国推行此项工作中替代领域最多的省份。

  二是一键申请。企业登录省政府门户网站、“信用中国(吉林)”网站、“吉事办”APP,通过身份认证后,只需点击专用信用报告查询专区,即可“一键申请”本企业的专用信用报告。

  三是一纸证明。企业可在专用信用报告查询专区,自主选择3年内41个领域中所需要的查询领域,无违法违规记录的,即可生成专用信用报告及核验码,替代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替代证明工作实施后,将为吉林省353万经营主体减轻开具证明的负担,同时大大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审批部门的工作效率。

  为了推动《实施方案》的落地落实,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培训。各地、各部门将通过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对政策进行宣传解读,进一步扩大政策知晓度,让企业充分知晓政策并享受便利。同时,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二是保障数据质量。按照“谁生成谁提供,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持续做好信用信息更新和系统优化工作,确保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加强督促指导。健全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工作监督机制,压实工作职责,将此项工作纳入全省营商环境考核内容,跟踪问效,确保政策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