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北京中科创利认证服务机构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新闻详情页
新闻公告 NEWS
Hot News / 相关推荐 +更多+
2023 - 09 - 05
点击次数: 418
9月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在发布会上表示,近日,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
2022 - 09 - 15
点击次数: 441
北京宏科高软科技有限公司遇到一件难事,在外地进行招投标时急需信用报告,但却不知道如何最快的查询到企业信用状况,如果半天内拿不出信用报告,这单业务很可能就告吹了。公司工作人员想起来之前看到过官方宣传的小...
2022 - 09 - 19
点击次数: 498
按照安徽省10项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省商务厅制定形成《放心家政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安徽省家政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家政服务行业管理体系。为突出成效,实现全省商务主管部门、家政企业、...
2022 - 09 - 07
点击次数: 488
日前,河南省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建高质量现代化知识产权强省推进大会在郑州举行。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并讲话,省长王凯主持,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出席会议并讲话。楼阳生、...
2022 - 09 - 25
点击次数: 482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完善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2022 - 09 - 26
点击次数: 448
今年9月是我国连续第19年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记者21日从重庆市税务局获悉,截至目前,重庆市2022年度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的纳税人共有1.78万户,15.95万户纳税人实现纳税信用级别修复提升。

北京市平谷区平谷镇金乡路甲9号楼1至3层甲9-2

zkclgov@163.com

上海:建立A级食品生产企业“触发式”监管新模式

日期: 2024-01-10
浏览次数: 327

  为进一步优化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完善食品生产企业风险预警管理机制,提升上海市食品生产安全监管效能。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始终坚持“四个最严”,坚持新发展理念,注重风险前置管理,通过数字化手段,在守牢食品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探索对本市食品安全风险较低的A级食品生产企业,开展预警触发式监管,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信用+”为基础 创新监管注入“信”动能探索“触发式监管”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管”作用,建立智慧化预警触发机制。

  聚焦信用监管赋能。在全国率先出台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分级与信用分类管理办法,全面归集企业基本信息、监管管理信息和社会监督信息等16类企业信息,构建由22个指标体系构成的食品生产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专业模型,将食品生产企业划分为四个风险等级,为开展预警触发式监管提供数字底座。

  聚焦风险前置管控。印发《关于在食品生产领域开展预警触发式监管的指导意见》,在食品生产领域积极探索建立智慧化预警触发机制,开展预警触发式监管,完善产业风险预警和防控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增强食品安全监管早期预警能力,“前置型管控”让风险更可控、更易控。

  以“A级”为适用 打造“无事不扰企”营商环境

  聚焦食品安全风险较低的A级食品生产企业,在两年全覆盖监督检查的基础上,细化有因检查机制,推动食品生产安全监督检查由“经验判断”向“数据分析”转变,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扰,激发市场活力。

  划定预警防线,无事不扰。明确预警触发检查,仅适用于食品安全信用风险等级为A级的食品、特殊食品以及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对其他风险等级的生产企业按照原有监督检查要求开展监管。通过分类施策,进一步引导本市食品生产企业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级,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提升监管的靶向性和精准度。

  建立预警机制,有因必查。进一步细化食品生产企业动态风险因素,明确包括企业列异、法人列失信被执行人、监督抽检不合、举报查实等10项风险预警情形,并建立信息化的食品生产企业预警系统,完善有因检查机制,让食品安全风险可感知、可预警,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

  以“预警触发”为抓手 提高监管精准度和靶向性

  运用大数据手段,加强风险数据动态监测和风险评估,依据预警触发频次不同,分类开展监督检查,让监管更加精准。

  飞行检查。对出现一次预警的企业,由属地市场监管局执法大队、市场监管所按照预警风险因素,可全项或选择部分检查项目,开展飞行检查。

  提级检查。对一个自然年度内出现两次以上或同时触发多项风险预警的企业。明确规定提高检查层级,由各区市场监管局执法大队或专业所,全项目开展飞行检查,必要时开展体系检查。

  合并检查。为进一步减少对食品生产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明确触发预警的食品生产企业与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部署的专项检查或治理工作重合的,应一并开展监督检查。